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4|回复: 0

[亲子教育] 孩子“手机成瘾”,家长到底该咋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 12:1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当代父母来说手机是什么——“保姆”,大人聚会或是在忙,孩子在旁边闹腾,怎么办?手机一掏,立刻安静。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孩子学习的时候,手机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干扰,极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视力,当你想把手机收回来,那可就难了,因此手机就变成了家庭冲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很多家长把手机视作“洪水猛兽”,认为孩子之所以学习成绩下降、沉迷游戏、不社交不运动,都是手机惹的祸,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手机客观上说其实只是一种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不是给我们生活带来反向作用的一个东西,重点是我们怎么去正确使用它。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贴上“手机成瘾”这个标签。因为在网络的诱惑面前,连我们成年人的抵抗力都是微乎其微的,这不仅是意志力的问题,还有它背后的设计原理和算法。任何网络APP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抢夺用户的注意力资源,让每个人在不自觉中上瘾,在它的背后有一套强大、周密的算法和“上瘾”机制。

        比如孩子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他一刷手机,可能连续刷 50 条都是同样的东西,那他可能真的就放不下手机,家长不能因此怪孩子,也不能因为这个就认为孩子成瘾了。孩子偶发的一些自制力不强,或者时间管理不够,其实也不是洪水猛兽,家长不要过于惧怕。

       那么孩子频繁刷手机,沉迷其中,它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意识地接触到有意识地裹挟。最初都是以一种非常亲善的、渴望的、拜托的方式把手机带到孩子的眼前,孩子其实是在无意识当中跟手机开始建立了最初的联系,比如听英语磨耳朵、拍照等等。然而各个平台强大的算法让孩子难以抵御网络世界的诱惑和刺激,最终被裹挟进去。

        孩子的世界并不是“无缝的蛋” 。父母即便是千辛万苦地经营,也没法给到孩子一个完美世界,孩子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缺失,没有谁的人生河流是走直线的。孩子可能会有缺爱、缺陪伴、缺价值感、缺温暖的时候,而一部手机就能瞬间补上孩子生命中的空缺。

        手机是“药”,是唯一的光。当孩子的缺失一直得不到补充,问题越积越多,量变到质变,孩子就会有抑郁倾向,即便是坐在灯光下,他的内心也是晦暗和冰冷的。这个时候,手机就是“药”,是唯一的光,对他的心绪情志产生波动。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强制把手机没收,孩子很可能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很多新闻都有过报道。

        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的家庭缺了一些东西,孩子才去网络上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去寻找他的同龄人,去寻找他的价值感。祝薇老师提到,曾经有一个网络成瘾的孩子觉得他现实的生活太单一,成绩也不好,表达也不好,但在网上就可以干好很多事情,他打游戏打得很好,朋友也很多,可以说他在网络上获得的成就感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

        客观上,手机是一种工具,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合理正确地使用手机呢?

        一、和孩子做好约定,智慧地用

        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专家建议不让手机出场,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那些特别快速切换的画面,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是手机保姆。
        当孩子上三年级后,家长需要跟孩子共同商量,做好约定,跟孩子说明手机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玩具,你可以用手机来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约定好使用手机的时间、情境。
       家长可以动动心思,通过手机达成自己的目的,比如同样是看动画片,跟孩子约定看英文的,这样孩子既得到了看手机的欢愉,也练习了英语听力。当约定的时间到了,可以安排一家人在一起的亲子陪伴时光,而不是很粗暴地把手机抢过来,让孩子干坐着。

         二、学会甄别优质信息,有效地用

        手机作为一个巨大的龙混杂的信息海洋的入口,如果孩子不带游泳圈,也没有学会游泳,家长就把他推进去,他可能就是会呛水,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网络素养。
        如果孩子年龄小,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来用手机,带孩子见识各种 APP 的好,等孩子大一点,自己玩手机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坐在身边一起看,这也是一种陪伴,同时家长也能掌握了孩子浏览的网络信息。

         三、玩完手机,回归生活

        孩子沉迷玩手机,是因为他的现实生活不够精彩,不够真实,不够生动,他也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和兴趣。很多成年人都对父母有着深深的情感渴求,差父母的一句认可,一个赞美,一份理解,一个公允。所以,你要相信你能够带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哪怕孩子在那刷手机,你就是坐在他旁边,也是美好的,为什么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过问他的成绩呢!

        家长还是要讲求说话的艺术,如果在这个方面有足够的智慧,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就有答案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还不如把眼睛回过来看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