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榆林微信
联系我们
榆林地区生活平台
www.so0912.com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首页
广场
政宣
品牌
玩乐
分类
健康
活动
团购
同乡
分站
美食
|
婚嫁
|
体育
|
家居
榆阳
|
府谷
|
神木
|
绥德
|
米脂
|
佳县
|
吴堡
租房
|
售房
|
求职
|
招聘
|
交友
摄影
|
团购
|
活动
旅游
|
车友
|
宠物
|
亲子
清涧
|
横山
|
靖边
|
定边
|
子洲
|
老乡
|
站务
黄页
|
订餐
|
订房
|
二手
|
能源
微信
|
文学
|
健康
搜索
搜索
热搜:
榆林网
榆林微信
榆林新闻
佳县新闻
榆阳区
榆林交友
榆林吃喝玩乐
榆林亲子
榆林房产
榆林景点
榆林酒店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榆林平台
»
广场
›
榆林地区分站
›
佳县
›
佳县的前世今生
返回列表
查看:
51649
|
回复:
2
[佳县]
佳县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榆林热点
榆林热点
当前离线
积分
1293
发表于 2015-9-15 11: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佳县历史悠久。从汉惠帝五年(前190)开始置县迄今己2100余年,自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设州,距今亦820多年,历属黄河峡谷重镇名城。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同室操戈,打造出举世闻名的“铁葭州”;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激荡融合,沉积了深厚的文化遗存。
土地**战争以来,县境是陕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劳苦大众与**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全国解放后,全县人民自力更生,改造山河,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全县人民昂首阔步,迅速跨入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
壹
佳县地处北纬37°41′47"~38°23′34″、东经110°0′45"~110°45′10″之间。居陕西省东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临县相望,南邻绥德、吴堡,西连米脂,西北接榆阳区,北以秃尾河与神木为界。
境内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23.9公里,境域北宽南窄,象一把巨大的琵琶,倒置于黄河西岸、毛乌素沙漠南缘。海拔高度介于675~1339.5米之间,相对高差664米。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2005年,全县辖8镇、12乡、653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71008人,其中农业人口247289人,占总人口的91.25%;民族以汉族为主,蒙、回、藏、维、苗、彝、朝鲜、满、侗、门巴10个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0.02%左右;人口密度134人/平方公里。
佳县北依大漠,广袤无际,东濒黄河,奔腾浩荡。境内千峰嵯峨,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漫长的地质演变中,逐步形成了3个地貌明显差异的区域:北部风沙区、西南丘陵沟壑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北部风沙区面积6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4%。该区介于秃尾河与佳芦河之间,属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势较高,水蚀较轻,沟壑密度小。沙漠片状覆盖地面,薄厚不均。西南丘陵沟壑区面积10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2%。该区梁峁起伏,沟壑密布,地表支离破碎,高差30~200米之间,水土流失严重。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面积3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4%。该区石山耸峙,沟壑深邃,水土侵蚀严重。
县境深处内陆,属**性半干旱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雨量不足,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0.2℃,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24.4℃。平均无霜期199天。年平均日照2710.7小时,4~10月份各月日照均在220小时以上,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年平均降水量386.6毫米,最多年576.3毫米,最少年235.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8月最多,该月多年平均值为103.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最大降水量曾达238.1毫米(1972年),日降水量最大为108.1毫米(1977年8月5日)。
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黄河从神木与佳县交界的秃尾河口入境,流经县界81.75公里,是佳县与山西省临县的天然界河。境内有11条小河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春、秋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有时甚至干涸,但汛期又多发生洪水。境内径流总量1.94亿立方米。
佳县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洪涝、大风、病虫害、地震等。干旱、雹灾最为频繁,占自然灾害总数的92%以上,故有“十年九旱八雹灾”之说。1940~2005年,全县共发生旱灾31次、雹灾26次、霜冻12次、洪涝灾害16次。
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20世纪仅在兴隆寺、官庄一带发现地下少量煤炭分布,1958年建起了国营煤矿,1993年停产。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调阅地质考查资料和组织专家论证,境内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岩盐、煤炭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特别是岩盐,县境90%的区域都有储藏,2005年,预测储量8000亿吨,已探明储量1000亿吨以上,分别占全市储量的11.3%和13.5%,盐层厚度80~100米,开采前景可观。
农林产品主要有红枣、大豆、小米、马铃薯等。佳县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之一。朱家坬乡泥河沟村生长着1300多年前栽植的老枣树,至今仍枝叶葳蕤,果实累累。2005年底,全县枣树栽植面积达到48万亩,年产5.5万吨,产值1.2亿元,是佳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贰
佳县位于黄河中游,文物考古证明,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星罗棋布。春秋时期县境被白狄部族和晋国占据。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赵。秦统一后,属秦上郡。西汉惠帝五年(前190)始置圜阴县(治所在今王家砭镇柳树会村)。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改圜阴县为方阴县。东汉时期,复称圜阴县。东汉末年至唐代,县境多被匈奴、氐、鲜卑等少数民族占据,境内先后置过革融县、延陵县、开疆县、中乡县、真乡县、真州。五代时又被西夏纳入版图。北宋年间,县境亦常被西夏侵吞、割据,宋对真乡古城的控制已鞭长莫及,到元丰五年(1082),宋在今县城处筑葭芦寨,作为黄河西岸进击西夏的重要堡垒,千年真乡古城渐被废弃。元符二年(1099),葭芦寨升为晋宁军,并领临泉县(今山西临县),大观三年(1109),又以定胡县(今陕西吴堡县和山西柳林县一带)归属晋宁军,其时,晋宁军地跨黄河两岸,兵多将广,与西夏颉颃。金、宋对峙时期,县境被金控制,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为晋宁州,二十四年(1184)更名为葭州,正大三年(1226),葭州领葭芦、通秦、吴堡、神木、太和、弥川、府谷、建宁8县之地,为州史上辖县最多的时期。元朝铁骑攻占葭州初,在州城东桃花关制造舟楫、黄河上架设浮桥(后毁于明朝),州境成了元军南进中原的要地。元朝统一后至1912年,除明洪武四年至八年(1371~1375)降州为县外,均置葭州。1913年改为葭县,1935年10月,县北**根据地设葭芦县,1937年秋撤销,部分辖地划归神府县。1938年底起,葭县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940年后属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6年10月改属榆林专区。1958年12月10日并入米脂县,1961年9月1日复设葭县。1964年9月,因“葭”字生僻,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佳县。
县境虽地处偏僻,但历来为边塞要地。北宋之前,各族竞相攻掠,县境数易其手,只惜史籍亡逸,已无可考。北宋至清代,民族之间、农民起义军与统治者的战争不绝于史。其中发生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十一月至三年(1129)二月的“晋宁大战”尤为惨烈,知军事徐徽言、太原路兵马都监孙昂指挥数万军民浴血固守晋宁孤城(今佳县城)3月,牺牲悲壮,气盖**山河。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李继迁、折克行、木华黎、庆山奴、洪承畴、吴三桂等,代表不同的**集团,征讨杀伐,留下了遗迹。
叁
佳县具有光荣的**传统。
明崇祯四年(1631),贫民任可学、申在庭、马丙贵等在螅蜊峪荷叶坪村揭竿而起,反抗腐朽的明王朝。1913年,金明寺秦马村发生“神团**”,震动陕北,在贫苦农民中引起强烈反响。1924~1925年,乔国桢、杜嗣尧、高光祖等先后在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加入了中国**党,回县后,组建振葭会,创办《振葭》刊物,宣传马列主义,传播**火种。于1925年暑假,在店镇建立了境内第一个党组织——**店镇支部。1926年**葭县支部诞生,1927年,**葭县委员会成立,店镇高小、螅镇高小、乌镇高小、神堂沟村等基层党支部亦相继建立,领导各地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运动。期间,引导农民斗争的康兆民,在全县公开揭露“绅贪官庇”的丑恶行径;在葭米接壤的30多个村庄(2000余人)开展了分粮“吃大户”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33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1934年2月6日),在陕北特委领导下组织发动了“木头峪**”,拉开了武装斗争的序幕;2月15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四支队,5月成立了第六支队,1935年2月成立了新六支队,先后发起了“二打木头峪”和消灭螅镇民团等战斗,9月,红色区域发展到100多个村庄,**星火已燃成燎原之势。1936年2月,境内地方武装配合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八军东征,将围剿根据地之敌全部击溃,使葭、米、绥、吴与神府**根据地连成一片。抗日战争期间,全县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县委组建了河防游击队,配合八路军坚守数百里河防,阻击日军西渡,并对渡河来犯日军给予迎头痛击。与此同时,和**制造**摩擦的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解放战争期间,**率领**中央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佳县,在梁家岔的土窑洞里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佳县民兵、游击队、广大人民群众,配合人民解放军第三纵队和绥德分区四、六团,在乌镇以南地区英勇阻击刘戡二十九军4个旅的增援,保证了沙家店战役的全面胜利。**率领的党中央在境内生活战斗了100天,写下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重要文章,并为**葭县县委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光辉题词,在佳县历史上留下了最为绚丽的篇章。为了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境内先后有近3000名青壮年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近2000人的担架队随军服务,临时运送军需物资的人力、畜力更是不计其数,为“**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历次**斗争中,全县有871名英烈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名将永垂青史,流芳百世。
肆
佳县文化源远流长。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数千年来,多民族文化互相渗透,农牧文明交相辉映。独具特色的民歌、音乐、舞蹈、剪纸、面捏等文化产品异彩纷呈;城堡、庙观、古民居等历史文物星罗棋布;**颂歌《东方红》振聋发聩,响彻全球;黄河船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穿越时空,传遍世界。
境内新发现的石摞摞山古城遗址,在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20多座龙山文化古城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宋元丰年间兴建的葭芦古城,东临滔滔黄河,四面群山象驰,规模宏大,城、郭、瓮城、逻城、炮台等防御设施一应俱全,固若金汤,素有“铁葭州”之美称。至今主体尚存,为国内少有的特色山城。
县城东侧石山之巅的香炉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东临黄河,三面凌空,仅西北一狭径与县城相连;寺东南耸立一块直径5米、高20余米的浑然巨石,兀立天地间,形似高足香炉,寺因此而得名;巨石与庙院横贯一小桥,人行其上,如渡虹霓,风景奇绝。城南青沙岭下有云岩寺,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寺内石刻造像,弥足珍贵;寺外山岩经数千年风化,宛如云卷云舒,亦为人间奇观;寺前黄河与佳芦河交汇,河川壮阔,激流澎湃,气象万千。县城南5公里,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的白云山庙观,有文物景点56处,规模宏敞,楼阁崔巍,庙宇林立,松柏掩映,白云缭绕,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古道观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以数百万计。
境内共有各类文物点276处,其中原始遗址90处,城堡、军寨遗址37处,古建筑50处,古墓葬19处,石刻20处,石窟寺22处,其他文物5处。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5处;县级29处。
伍
佳县山河形胜,钟灵毓秀,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元朝有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张翥;明朝有太医柴旻,文进士、山东监察御史童宽,征西将军牛秉忠,凤宝总兵都督同知高汝励;清朝有文进士张尔德、张璐,平羌将军刘友元,武进士李若琮,武进士、参将魏长清,武进士、副将高镛。仅明清两代,境内共出文武进士7人、文武举人67人、贡生429人。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有神团领袖张会元;**北方局秘书长乔国桢;陆军中将、兰州军区司令员、炮兵司令员张达志;陆军中将、西北野战军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阎揆要;海军少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委员、海军工程学院**委员贺大增;**山东省委**武开章;青海省委**、组织部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副主任张俊贤;被**誉为“武秀才”的陕西省委政法委主任刘子义;陕西省政协**高长久;陕西省政协秘书长杜嗣尧;新疆铁道学院副院长李卓儒;受到**亲切接见、陕甘宁边区政府多次表彰的八路军359旅班长张治国。有机电工程专家、教授、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作家任士增、武玉笑,作曲家马生采,漫画家李乃良,人民歌手李有源、李思命。有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71人;工程师、农艺师、主治医师和中学高级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1483人。
佳县山河历经沧桑,经济、社会发展起伏跌宕。早在秦代,通镇就成为边塞汉、蒙等民族的重要商品集散地。西汉惠帝五年(前190)置圜阴县,城邑居毛谷川腹地,依山而建,背负大漠,面临大川,雄宏壮阔,迅速成为境内**、经济和各民族商贸中心。北宋祥符元年(1008),在通镇设榷场,与党项拓拔部开展商品贸易。金正大三年(1226),葭州8县商贾云集,盛极一时。金兴定五年(1221),石天应领兵5000,留守葭州,各种物资,通过黄河浮桥,源源相济。明朝建立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边防线逐渐北移,葭州的战略地位随着降低。加上朝廷大量移民实边,自然植被惨遭破坏,生态环境更趋恶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缓慢。到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螅蜊峪、白云山庙会相继辟为蒙汉互市场所,吸引了山西、河北等地商贾纷纷前来交易,境内商贸曾出现局部短期繁荣。
进入21世纪,县内经济已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旅游资源优势正向经济优势转化。佳县山城古有“铁葭州”之称,今有国宝之誉,其独特风貌逾千年历史长河而古韵依然,在国内山城中颇具特色,弥足珍贵。进入21世纪,许多著名专家来境内考察资源,指点山河,他们把佳县山城视若至宝,叹为观止,联名呼吁尽快恢复葭州古城,打造旅游精品,造福全县人民。各级党政给予了高度重视,**佳县县委、县政府已作出相应决定,各界有识之士竞相参与,恢复古城工程正蓄势待发。白云山庙观与县城遥遥相对,二者珠连璧合,成为西部内陆罕见的游览奇观。以神泉堡**纪念馆为中心,众多**文物构成了不可多得的**传统教育基地。木头峪古民居建筑群,是明清两代民间建筑艺术的荟萃。葭州古城、白云胜景、红色旅游景点、木头峪古民居,再加上石摞摞山龙山文化古城遗址,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
商务合作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