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黄土宏

[吃喝玩乐] 榆林季鸾公园旅游攻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党”即对于各党都以公民的角度发表意见,不加入,不牵连,尊重客观;“不卖”即本报任何观点都不受政治与金钱所左右,不区别对待;“不私”即办报不图私利,以笔做全中国人民的喉舌,为百姓发声;“不盲”即不盲信盲从盲争,一切尊重事实,力图还原本真。 张季鸾的四不主义方针一经提出便一片哗然,有激烈反对者,也有誓死追随者。不论时局如何动荡,张季鸾都未曾变过起办报之本心,1941年《大公报》获得了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奖章这一至高无上的世界荣誉,对张季鸾的付出给予了肯定。 与不义之抗争 中国自清朝灭亡以来,先后经历了军阀割据,民国初立之后过国军执掌天下,虽已进入民主时期,但百姓生活却依然穷困潦倒。不久后抗战爆发,两党都有着自己对日的方针,期间有合作,也有冲突。 1930年,蒋下令让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大公报》撤销所有报道我党的文章。得知这一消息的张季鸾愤怒无比,他始终坚持《大公报》不能被政治干涉,于是抗命不从,一度得罪了蒋。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番入狱,皆因揭露了是袁世凯和段祺瑞时期反动政府和无耻政客的疮疤而导致。两度从政,一是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由于右任推荐,出任总统府秘书,参与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后随孙中山去职,为期很短。另一次是在1925年,经由时任河南军务督办的同乡好友胡景翼推荐,获任为陇海铁路会办,这是当时数得上的肥缺。结果,他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拂袖而去,直言:“不干这劳什子,还是当我的穷记者去!”他随后去了天津,一时无固定工作,凭稿费维持生活,做了一段时间的“自由撰稿人”。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由于诸多条件的因缘际会,才成就了百年中国最成功的报纸:新记《大公报》以及它的灵魂——最杰出的报人张季鸾。很快,《大公报》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报纸,一纸风行,朝野皆知。自1926年至1949年,几乎中国发生的所有的重大事件,都能听到张季鸾主持的《大公报》的声音,其发挥了极其巨大的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季鸾爱国情深,时显拳拳之心。1937年“八·一三”沪战期间,张季鸾老年得子,他的亲友和党国权贵们,赠送了许多贵重的金银饰物,作为贺礼。张推辞不得,便予以集中封存,并说:“抗战期间,前方将士为国洒热血牺牲,后方民众死于炮火或家破人亡者不知几万家,我张某不能为得一子而收此巨礼。”及至1939年香港各界举行国庆大献金时,季鸾先生慷慨解囊,把这一大包金银首饰扫数捐出。妻子想留下一两件作为纪念,也被他劝阻说服。
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41年9月6日,张季鸾因病在重庆逝世。病重期间,蒋介石曾亲往医院探望,后蒋氏唁电有“握手犹温”之句。陪都新闻界和各界人士为张季鸾隆重举行了追悼会。国共两党领袖同声哀悼之。蒋介石、周恩来还都亲自参加公祭并致送挽联。
张季鸾先生人生最辉煌的期间是1926年主持新记《大公报》笔政后,这15年间,他驰骋报坛,声名远播海外。其影响之大,享誉之高,不惟国内罕有其匹,就是在欧美新闻人中也不多见。

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季鸾50大寿时,于右任献诗赞之:榆林张季子,五十更风流。日日忙人事,时时念国仇。
1938年在汉口,周恩来就曾对《大公报》名记徐盈等人说:“做总编辑,要像张季鸾那样,有优哉游哉的气概,如腾龙跃虎,游刃有余。

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季鸾本人却无所畏惧, 他虽生性温柔,对新闻事业却也有着自己的一份坚持。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新闻从业者,并没有等来黑暗后黎明的曙光,张季鸾与1941年9月在重庆与世长辞, 他去世时年仅53岁,身上只有10元。这样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却是如此的清贫,他所作所为从来都不是为了名与利。
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公报》是由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三人合伙办的,张季鸾一分钱没出,他是以技术入股。

不过张季鸾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公报》的灵魂,这份报纸能从濒临破产到在全国范围内极负盛名,固然与胡政之与吴鼎昌的苦心经营分不开,但报纸内容为王,是靠销量挣钱的,这种转变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张季鸾这一支生花妙笔。

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