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早上好,一天之际在于晨,又是美好的一天!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回复: 0

[陕北热点] 榆林新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破局?——深度解析与趋势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2 18:2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基地,陕西榆林正从传统能源重镇向新能源高地转型。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榆林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迎来重大机遇,但也面临多重挑战。以下从发展机遇、核心问题及趋势建议三方面展开分析。  

mmexport1740220080577.jpg





一、机遇:资源与政策双重优势

1. 资源禀赋突出

   - 榆林风能、太阳能资源全国领先,2023年原煤、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13%和10%,为氢能、煤化工低碳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  

   - 氢能产业加速布局,目标打造“西部氢能之都”,已落地煤制氢、储运装备制造等项目,形成全产业链雏形。  



2. 政策红利释放

   - 国家“双碳”目标与能源革命示范区建设政策倾斜,推动榆林获批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获得科研资金与项目支持。  

   - 地方规划密集出台,如《榆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重点推进风光互补、农光互补等示范项目。  



3. 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

   -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研究院等平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煤基乙醇制乙烯、碳捕集等项目已落地,加速传统能源绿色转型。  

   - 新能源与农业、交通等领域融合,如光伏扶贫、氢能公交示范工程,拓展应用场景。  





二、挑战:瓶颈亟待突破

1. 并网消纳能力不足

   - 2023年榆林新能源弃风弃光率仍超20%,电网调峰能力弱,外送通道不足,导致大量电力无法上网。  



2. 土地与政策制约

   - 光伏用地政策收紧,要求按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审批周期长、成本高,部分项目因用地冲突停滞。  

   - 部分项目因未获国家配额指标,无法享受补贴,影响企业盈利。  



3. 产业链短板明显

   - 新能源装备制造薄弱,光伏组件、储能设备依赖进口,本地产业链集中于上游,下游应用和配套服务业滞后。  



4. 技术与人才缺口

   - 核心技术如催化剂制备、高效储能技术尚未突破;高端人才匮乏,科研投入不足,制约产业升级。  



三、趋势建议:迈向高质量转型

1. 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

   - 加快制定氢能、储能等细分领域规划,统筹风光资源开发与电网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  

   - 推动“新能源+乡村振兴”,扩大分布式光伏应用,建设农村屋顶光伏、光伏养殖等示范项目。  



2. 突破技术瓶颈,培育核心优势

   - 联合高校院所攻关氢能储运、煤基低碳转化等关键技术,建设国家级中试基地。  

   - 设立新能源人才专项基金,吸引高端技术团队,完善本地职业教育体系。  



3. 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 引进氢能装备制造、储能电池等下游企业,打造“风光氢储”一体化产业集群。  

   - 发展“新能源+数字化”,推动智能电网、微电网示范项目,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4. 破解消纳难题,拓展市场空间

   - 加快陕北—关中750KV输电通道建设,提升外送能力;探索绿电制氢、储能调峰等本地消纳模式。  

   - 建立新能源电力交易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绿电直供、碳交易。  



5. 创新政策与金融支持

   - 推出土地弹性出让、税收减免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设立新能源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 开发“新能源+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碳金融工具,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结语

榆林新能源发展正处于“破茧成蝶”的关键期,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链协同为抓手,破解消纳与用地难题。未来,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和产业生态完善,榆林有望成为高碳城市低碳转型的全国典范。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