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2|回复: 0

[亲子教育] 管住孩子这7点,想不成才都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3 11:1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住手机:避免孩子网络成瘾】
        长时间使用手机,只会摧毁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学习能力,会夺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日日扮演着「伪勤奋」、「假努力」的形象,本该多看的书没有看,本该早就完成的作业没有完成,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正确引导孩子使用好手机这把双刃剑,引导孩子用手机做正确的事情。
◆制定规则,和孩子约定玩手机的时间和次数,监督孩子认真执行。
◆家长自己做到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避免网络成瘾的弊端。

【管住磨蹭:治愈孩子拖延成性】
        拖延症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孩子难以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甚至产生自责、自我否定、低自尊、焦虑、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对于孩子做事磨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
◆磨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断催促的家长,家长应避免催促,用鼓励代替催促。
◆教育引导时,不妨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多给孩子一点关爱,多给孩子一点点时间。
◆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建立时间规划能力,让孩子学会遵守时间,孩子定会以最大的速度前行。

【管住懒惰:端正孩子学习态度】
       懒惰的孩子专注力差,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这样的: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做作业时还没一两行就不耐烦了,常常敷衍了事;把课本一扔,就开始看电视玩手机,家长说什么都当听不见······曾国藩有句名言:“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孩子懒得学习,懒得做作业,懒得思考问题,那将来能优秀到哪里去呢!家长要想孩子将来有出息,一定要管住他的懒惰。◆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别代劳、别干涉。
◆制定规律的学习作息时间,督促孩子每天按照计划去学习和生活。
◆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布置的任务,家长要适当给予鼓励,即使做得不好也别吝啬你的鼓励。

【管住习惯:协助孩子形成自律】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因为他爱玩,不爱学习,天生就不懂得自律。自律是来自他律,孩子的自觉不是靠说教出来的,而是必须管教出来的。父母正确的管教与引导,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律是什么,而从小培养孩子好习惯,才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关键。
◆管住学习上的习惯:上课专心、作业认真、预习复习、积极思考、善于提问。
◆管住生活上的习惯:课外阅读、遵守时间、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参与家务。
◆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家长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抓住这一黄金期。

【管住规矩:重视孩子良好行为】
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该说就要说,该立规矩就要立规矩。立规矩这件事,不能觉得孩子还小,家长就可以完全不管的,到时候孩子变成了熊孩子,父母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在最该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家长不要不舍得,没有规则的爱对孩子只会造成伤害,“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就不是一道单选题,家长越是爱孩子,就更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人。
◆确立明确的要求,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动摇规矩和要求。
◆立规矩时,如果孩子犯错或是做不到,那么就应有一定的惩罚,反之则应表扬孩子。
◆立规矩需要父母教养原则之间的一致性,以及父母言行的一致性,绝不能前后矛盾。

【管住依赖: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开始了认识自我,但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依旧未变,总是替孩子事事包办,使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父母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任何事情都需要父母来完成,缺乏独立能力。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自己无微不至地对孩子进行照顾,只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行动力,极度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真正的教育,应是父母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
◆家长与其费尽心思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其自主发挥。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要急着帮忙,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学着解决问题。


【管住欲望:教会孩子延迟满足】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忙于工作、努力赚钱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只要孩子有任何想要的都尽量满足,殊不知家长无休止的满足,养大的不是孩子的眼界和胸襟,反而是孩子的任性和欲望,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碌碌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是有责任和义务狠下心来管住自己的孩子,不能事事满足孩子,更要让孩子明白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要付出才能有收获,让孩子学会付出和珍惜。
◆不该满足的时候尽量不要满足,并给出拒绝的理由,说服孩子。
◆用坚定的态度回应孩子的要求,做到积极应答而不立即满足。
◆正确的延迟满足,是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以及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