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回复: 0

[陕文投·榆林文旅]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5 09: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统万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唯一的都城遗址,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 故又称为“赫连城”。历史上,统万城扼守西域与北魏都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道,是汉族农耕经济与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经济交汇地区,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兵家必争之地。该城先后沿用500 多年,称作夏州的时间最长( 北魏至北宋)。统万城遗址的遗存分布范围约955 公顷(9.55 平方公里),主要遗存包括东城、西城、外郭城。其中城址内又包含有城垣、墩台、护城壕、夯土台址等建筑遗存。统万城遗址出土文物主要有建筑材料(铺地砖、瓦当、琉璃构件、壁画残片)铜制佛像、神像、印章,石碑以及生活用陶器、瓷器等。
1992 年统万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统万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 年统万城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
统万城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北端和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的交界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 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遗址地理坐标: 东经108 ° 10 ′ 12 ″ ~ 109 ° 12 ′, 北纬36° 34′ 48″~ 38° 1′ 48″。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总规划面积42.6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13912㎡。项目规划建设有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考古研究中心建筑面积合计9922㎡,宿舍办公区建筑面积2747㎡,游客服务站建筑面积1389㎡,旅游环线全线长9.34公里、电瓶车环线全长4.32公里,遗址区人行栈道及遗址展示工程、停车场、园林景观附属配套设施等。统万城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
   
一、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总体设计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规划结构旨在合理保护及展示统万城遗址的历史格局及形制,构建“朝阳一轴、一带两片、一城三圈”的空间结构,形成遗址及其环境展示片区与公共管理服务片区隔河相望的整体格局。
朝阳一轴——由统万城历史格局形成的、朝向东南方向的遗址历史格局轴线;
一带——包含无定河谷及其周边环境的无定河谷绿洲景观带;
两片——分别为无定河谷北侧的遗址及其环境展示片区和无定河谷南侧的公共管理服务片区;
一城三圈——围绕统万城遗址及其环境形成的东西城遗址展示圈层、外郭城遗址展示圈层、荒漠草原环境展示圈层。
根据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保护及展示需要,规划形成七个主要的功能片区:1、东西城遗址展示区——以东西城遗址区为核心,是遗址公园范围内遗迹密集分布区域,规划重点展示东西城城墙遗址、外郭城东部城墙遗址、城门遗址、永安台遗址及主要建筑遗址等内容,并配合考古研究需要进行考古和保护研究工作,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展示。面积约2.46 平方公里。2、外郭城遗址展示区——以外郭城遗址区西部为核心,规划展示外郭城西部城墙遗址、夯土台遗址等内容,并配合考古研究需要进行考古和保护研究工作,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展示。面积约7.91 平方公里。3、荒漠草原景观展示区——主要为无定河谷北岸、统万城遗址外围区域,规划展示遗址外围荒漠草原景观环境,面积约26.69 平方公里;4、河谷绿洲景观展示区——主要为无定河谷西部区域,规划展示遗址南侧河谷绿洲及农牧田园景观环境,面积约2.11 平方公里;5、红砂岩景观展示区——主要为无定河谷东部区域,规划展示红砂岩地质景观及无定河谷绿洲景观环境,面积约0.93 平方公里;6、黄土台塬景观展示区——主要为无定河谷南岸黄土台塬区域,规划展示黄土台塬地貌环境,面积约1.96 平方公里;7、公共管理服务区——位于无定河南岸、圪洞河北岸的半岛型沙丘上,主要规划建设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考古研究中心、管理中心等设施,面积约0.54 平方公里。
二、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博物馆建筑设计
统万城遗址博物馆属于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及其团队主持方案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博物馆选址于无定河南岸的沙丘台塬上,距离遗址约1100米,可远眺统万城壮观的南城墙遗址,切身感受统万城遗址的雄浑壮阔。整个博物馆的设计采取消隐的手法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形成一个个相互关联、埋入地下的“宝盒”,屋面覆土种植,随坡跌落,形似一个个考古“探坑”,使得观者仿佛行走在“遗址”之上。
设计通过种植绿化、控制高度等方式遮挡建筑体量,让建筑轮廓消失在台塬地平线下,从遗址南望时,整个博物馆掩映在树林中。建筑色彩、材料、建筑风格等与沙漠整体环境氛围和谐一致,结合夯土、柳条等当地材料和工艺设计建筑外表皮,使得建筑风貌朴素自然,做到对遗址环境的最少干扰,保证了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