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152|回复: 0

[佳县] 记坚守在大山里的代课教师孙辽辽武海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4 20: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陕北佳县黄河沿岸的一个小山村里,有对风华正茂很有爱心的年轻夫妇,为了村里的留守儿童,辞去了高薪工作,回到大山里担任年薪1.5万元的代课教师,被村民们爱戴,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孙妈妈”“武爸爸”。

临危受命,丈夫支援。“孙妈妈”名叫孙辽辽,生于1987年,2010年毕业于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孙辽辽的丈夫名叫武海瑜被孩子们称呼“武爸爸”。2012年1月,孙辽辽结婚后在老家佳县通镇高家集村待产,丈夫远去内蒙煤矿打工。一天午饭刚过,村干部找上门来说:“咱村的老师又不来了,把家长们都急坏了。”“过去来咱村教学的都是些年龄较大的男老师,不适合教孩子们。老师不想教,家长们也不想要,都渴望有个年轻女老师。可咱村这条件,那个女孩子想来?”高家集村地处黄河沿岸,是离乡政府最边远的村,过去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极差。“石山带土峁,胶泥夹石砲,缺粮没钱花,光棍是特色。”是该村过去的真实写照。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派来的教师半年下来就不呆了,没有人愿意留下来。为了孩子们上学,多数村民们**举家外迁通镇、县城、榆林等地,给本来就贫困的村民增加了不少负担。还有部分村民无力外迁,只能留在家里。对此,村干部也是急上急下,没有好办法。听村民们说,最近村里有个刚过门的媳妇是大学生,村干部就心急火燎地来到孙辽辽家请她给孩子们当老师。孙辽辽说:“我学的是物流管理,又不是师范专业,怎能胜任啊!”村干部说:“怎么说你也是大学生啊,你就试试吧,孩子们可不能没有老师啊。”孙辽辽为孩子们的处境而同情,被村干部的信任所打动,就这样走马上任了。那时候,村道路还没有硬化,一下雨下雪土路泥滑,连村里都出不去,吃水要到一里远的山沟里等水挑,学校就挤在2间村办公室里,5个年级14名学生。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智障、残疾、单亲的留守儿童,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任性、抑郁、内向的性格,让她无从下手。刚把这个哄好了,那个又哭起了,这个要尿尿,那个要拉屎,这个饿了,那个渴了,脱裤子、擦**、提裤子、擦鼻涕、量体温等等,干的全是母亲活,困难远比想象的要难、多。面对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个性各异的留守儿童、艰苦的教学条件,孙辽辽哭过、犹豫过、想放弃过。但每每想到自己当年上学的艰辛,尤其是考上大学没钱供的困境,看到孩子们童稚的目光、无邪的笑容、渴望的眼神,她的心软了;每每想起这段时间,家长们每天主动为她挑满水缸,给她送来米面油和蔬菜,她愧疚了。她面对此情此景不得不下定决心,鼓起劲来,给孩子们欢乐,让家长们放心,还村干部信任。她一方面如饥似渴地自学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等理论知识,一方面不耻下问,不断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总结经验。饿了,煮挂面吃;累了,休息会再爬起来继续干。即便是如此辛苦,忙得焦头烂额,仍然力不从心,尽显疲惫。但是孙老师没有被辛劳所征服,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一学期的时间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念,立志为乡村教育事业做贡献。不但自己喜欢上了教师这份职业,还千方百计说服丈夫武海瑜辞去了煤矿的高薪工作,回来和她一起挑起重担,坚守这份苦涩而真挚的爱。

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执教第一关,是要想办法让哭哭闹闹的孩子安静下来。为此,她给孩子做鬼脸、学动物叫、看动画片、做游戏、玩龟兔赛跑、给零食吃,为想妈的孩子给予母爱,与孩子们结下了不可分割的情感。聆听她的讲课,总以为她是幼师专业毕业,怎么也想不到她是自学成才。谈起教育,一向不爱说话的孙辽辽,口若悬河。她深有感触地讲:“现代教育,应该是着重教会我们的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因材施教,均衡发展,是我认为最合理的教育理念,它区别于以前的个别对待和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她说:“因材施教,是要用心地把握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找到一条适合他自己的学习之路,然后引导他去学、去发展,才能让学生全面客观的找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而均衡发展,尤为重要。作为老师,要全方位的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不能让城市和农村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成为拉开城市里学生和农村学生差距的主要原因。”为此,她多次联络支教大学生来学校交流互动,自己出资购买现代教学器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留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兴趣爱好,她都会记录下来,然后和学生们交流,沟通,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因材施教,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尤其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从资金上的帮扶到心灵上的慰藉再到学习上的独立辅导,让孩子切实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让他们有感恩之心,能够努力学习。 在教学的时候,孙老师特别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刚开始,孩子们都很缅甸,不喜欢和老师说话,有的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明明懂却怎么也不说出口,让她既生气又着急。于是她更加注重班会,和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聊天,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鼓励他们善言善谈。慢慢的,孩子们的胆子大了起来,课堂上的气氛也活跃了,学习兴趣也渐渐浓厚了。孙老师坚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时,孙老师别出心裁地都会叫上家长来监考,既让家长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又为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平台,形成了家校协同教育的育人体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7年来,孙老师的全科复式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升了学的孩子们都成了新学校的好学生,学校也获得了多项县级奖励,她本人也荣获了“马云公益基金——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村外慕名而来观摩的家长来了一拨又一波,学生曾一度达到22名,开设6个年级。每当谈起这些,孙老师的脸上总会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用慈母般的爱,温暖留守童心。村上凡是有能耐的家庭,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都出去了,留下来的都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学生武鑫鑫,因早产导致脑萎缩,造成下肢瘫痪,11岁了还呆在爷爷奶奶的家里不上学。母亲为了方便哥哥姐姐上学,在通镇租房子居住,给哥哥姐姐专职做饭,爸爸外出打工养家糊口。武鑫鑫因为脑瘫没有学校愿意接纳,残疾学校又上不起,只好留在老家靠年迈有病的爷爷奶奶照顾。孙老师得知情况后,找到鑫鑫的母亲说:“孩子该上学了,不能老呆在家里呀。”“孩子生活都不能自理,怎上?谁要啊!”“我要,你把孩子交给我吧。”“那怎么能行,孩子会给你添麻烦的。”“没关系,我不怕麻烦,你就安心地给那两个孩子做饭去,鑫鑫有我了,你不用管,学校离家又不远,我接送他。”就这样,当爷爷奶奶不方便接送时,就孙老师夫妇接送。刚入校那会,由于鑫鑫在家呆的时间长,身体又残疾,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有自卑心理,常常独自玩,不合群。孙老师用母亲般的疼爱去照顾他,让鑫鑫和自己一起吃饭,给他洗脸、洗衣服,背他上厕所,抱出抱里,照顾的无微不至。为了让孩子能学写字,制作了特制龙椅让鑫鑫坐,教育和约束其它孩子们善待鑫鑫,和他一起做游戏。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周末,鑫鑫的母亲回来了,她惊讶地发现,不到半年的时间,鑫鑫像变了个人似的,暴躁的脾气温顺了,拿着作业本给妈妈看,“妈妈,你看我写的字好看不?”妈妈一把将鑫鑫搂在怀里失声痛哭,“孙老师呀孙老师,是你救了孩子,救了我们全家啊!”6岁女孩武佳怡,出生不久就被妈妈抛弃,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性格倔强、任性,脾气暴躁,爱动手打人,她想要的东西必须满足,否则哭闹没完,常气的奶奶哭泣。到校后孙老师发现这孩子脾气不好是奶奶给惯得,但脑子聪明心眼灵活,对画画有兴趣,孙老师因势利导,让武佳怡变成了学习好又懂事的好孩子。奶奶对孩子说:“孙老师就是你的妈妈。”学生武佳宇、武翻宇姊妹俩,姐姐上高中,爸爸外出打工,妈妈怀孕第四胎,根本无暇顾及她俩。孙老师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经常给姊妹俩洗衣服、理发,母亲般的关怀,使姐姐学习非常勤奋上进,每次考试都得100分。学生武高恒,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刚入校时,调皮捣蛋不学习,在孙老师的调教下,懂礼貌、爱学习、劳动积极,有次想妈妈想哭了,孙老师把她抱在怀里给予母亲般的温馨。从此,她自己出资买了电脑,拉了网线,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经常视频拉话,增进外出打工爸爸妈妈与孩子们的感情,让亲情不再让距离阻隔,孩子们不因见不上面而失去父爱和母爱。有两个孩子不叫她老师,而喊她“妈妈”,家长们由衷地给孙老师起了个绰号——“保姆老师”。

为爱坚守,赢得广泛赞誉。孙老师坚守大山的故事,感动了同行、感动了同学、感动了网友、感动了社会。一位成就杰出的老师为她的学生孙辽辽创作了长诗《找太阳》,称赞她是生长在黄河岸边的蒲公英,感觉找到了自己多年前的影子。一位支教大学生说孙老师“不怕吃苦,乐于奉献,信守承诺。是心怀大爱的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她的同事这样评价她:“虽然她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勇事迹,她却用默默地陪伴和辛勤地付出,让生活在穷乡僻壤的留守儿童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课堂上她是老师,课堂下她是母亲,她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创造了美好的世界。”她的同学说她,“尽管失去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一位网友称赞她,“孙老师的爱,太阳般温暖,春风般和煦,清泉般甘甜,比父爱更威严,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家长们更是对她赞不绝口,有的说她是恩人,挽救了家庭,有的说她不是母亲胜母亲。是的,正如大家所言,孙老师常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真心、爱心、细心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关爱和温暖。7年来,孙老师坚守在最艰苦的大山里,把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全部倾注在了留守儿童身上,赢得了家人们的支持、家长们的爱戴、社会的尊崇。尽管学生们一年年在减少,但她那颗爱心始终不变,责任心始终不减,“哪怕只剩下了1个孩子,我也要站在讲台上。”“从踏入讲台的那一时刻起,我已经属于孩子们了,能为乡村教育扶贫做点贡献,是我的幸福,也不枉为教师这个称谓。”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正当全县决胜脱贫攻坚之际,教育扶贫工作是平凡而艰辛的。但不管有多少困难,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总有一些奉献者默默地行进在教育扶贫的路上,她们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她们是标杆,引领我们砥砺前行。
让我们记住孙辽辽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名字,为她的执着、坚守和奉献点赞!
QQ浏览器截屏未命名.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17 榆林生活(Www.so0912.com)  版权所有
官方微信号:1163251385  邮箱:1163251385@qq.com
京ICP备11003759号-2
0912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